聚缘通行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告
外交 投诉
人事会务 技术办公
游戏统战 论图坛文
会员聊天 九阴真经 网页游戏 心情文学 影音动漫
会员风采 大宋OL 周年活动 精美贴图 休闲游戏
社区银行帐号发放
公会微博公会YY
  • 16830阅读
  • 34回复

诗词基础知识、创作技法、精华赏析专帖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 本帖被 聚缘v墨 从 『心情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0-02-20) —
  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诗词之类的!

第一部分 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如果是根据语言格式,有古诗、自由诗(新诗)和散文诗三类;根据表达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抒情与叙事诗两大类。
在此我想讨论一下按照语言格式分类的方法。
一、古诗
(一)传统古诗
是一种句式整齐的诗,每一行的字数一致。历史上的古诗有二大类型:古体诗与近体诗。大体上,唐代以前的古诗,主要是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是古体诗与近体诗并举。
就古体诗来说,除了要求压韵外,对平仄的要求并不严,甚至要有意地不写律句。
近体诗对平仄律要求严格。当代古诗界似乎是提倡近体诗为主。近体诗中的绝句(每首四句)与律诗(每首8句)讲究格律,在吟诵时,可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写作时主要有四方面的要求:韵脚、平仄、对仗、章法。要注意其韵脚与普通话的发音并不完全统一,普通话中相同韵母的字在诗词韵书中却会分为不同的韵部,不能通用,写作者要查阅韵书以区别之。近体诗权威的韵书是《平水韵》。如ong 韵在平水韵中,被分为“一东”、“二冬”两个韵部;ang 韵也被分为“三江”、“七阳”两个不同的韵部。
但是,由于近体诗对平仄律的要求过严,禁忌甚多,就带来二个问题: 一是过严的平仄押韵要求,可能以词害意。二是过严的格律要求,妨碍了古诗创作的普及。在当代,不少人想学古诗,但在过严的格律面前,往往望而却步。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活跃,对于束缚思想的平仄律,兴趣更淡。所以近年来权威的诗词家也自动放宽限制,在创作实践中将“一东”、“二冬”或“三江”、“七阳”通用,并不会损害其韵律感。
唐诗(近体诗)赏析(摘自“故乡唐诗赏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丝:与“思”谐音,表相思。
  月光寒:言夜已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后来泛指信使。
【简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细腻,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蜡烛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绵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怜;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怜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音信,意致婉曲,真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联。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0-01
(二)新体古诗
新体古诗是当代中国介于古诗与新诗之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新体古诗采用古诗、词的形式(句式),采用新诗的大体押韵,不讲平仄的原则,用当代的中国语言,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新体古诗使用现代汉语的新韵,逢双句押韵。一般只要求按普通话来念,顺口顺耳就行,与新诗对压韵的要求相似。本论坛中热岛钓叟的诗就属于这种新体古诗了。

又如,民间普遍流行的类似于顺口溜的口语化的诗歌,俗称为“打油诗”。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词的种类
词最初叫作“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跟乐府一样慢慢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
词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说小令是58字以内的;中调是59-90字;91字以上的为长调。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大约有1000多个)词牌来源于乐曲的名称,也有摘取词中的几个字,词牌有时也是词题。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单调多数是一首小令。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双调就是把词分为前后两阕。双调的词有小令、中调、长调。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一般三、四叠的很少见.
[ 此贴被聚缘v果果在2006-10-01 16:03重新编辑 ]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0-29
二、自由诗:
自由诗的语言不讲究格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固定规格,但一般要求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而对于是否押韵,押什么韵,是否换韵、换韵的位置等并不强求。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代表作为《草叶集》。我国早期的作品有郭沫若的《女神》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自由诗如果要分类,按我的意见,可分为传统自由诗和现代自由诗。
(一) 传统自由诗
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律,但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读起来有韵律感,较多使用古典诗中比兴的艺术手法,刻画细腻,有较强的画面感,能引发丰富联想。在艺术上追求唯美,强调情景交融,作者的身心与诗作紧密融合,仿佛是处在同一个时空中。使人读来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因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有时存在过分堆砌的问题。
精品欣赏: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0-29
(二) 现代自由诗
什么是现代诗? 其创作的初衷恐怕是出于个性解放、摒弃束缚和标新立异,成为新新人类自我表现的一种形式。现代诗抛弃一切格律,在语言上去除修饰,既无韵脚,也没有节奏,这样就使诗与音乐绝缘,同时还反对比兴,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追求绝对的一种自我感觉。
在这样的诗中,形式美已经无法存在,那么情感内涵呢?现代诗人拒绝激情拒绝陶醉,要求始终保持“冷静”,作者与诗中的情景并不处于同一时空,而以第三者的身份远远观望并作出客观的评论,那种僵硬的姿态、冷漠的语气,不介入的心情使人读后浑身冰凉,不寒而栗。
   请看当代诗坛上那些先锋派的现代诗,直白得就像白开水,粗俗得几乎就是叫喊,费解得就像梦呓。因此对于现代诗,目前许多评论家颇有微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论便是现代诗已经失去了读者和市场,认为目前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为什么呢?
且看一首据说是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现代诗节选(也见于本论坛中):
……
坐在沙滩上歌者看到了鲨鱼嘴里亲切的温柔
烟雾充斥着一户人家丰盛的晚餐
稻花香 那些可疑的棺木抬过了国王的宫殿

丝绵被上覆盖的那层油漆叫做爱情
乞丐挥挥手,与财神同桌喝酒、共榻睡觉
铁水奔流的时刻一个小孩正在出生

江南的丝竹 敦煌
破败的血
全体病人离开医院

从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堆砌的意象,杂乱而缺乏有机的联系。涉及面广可谈不上深度,也很难找到美感。每段三句话里,就有三个中心,至少两个,结果便是没有中心。能够体现文采的妙句采撷不到,总体的意思更加无法捉摸。总之与梦呓无异。
对于现代诗的形式,尽管没有非常严格的定论,但我认为至少应该和其他文体(例如散文、小说等)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否则它存在的必要就值得置疑了。

有评论者认为,就现代诗内容存在的问题来说,一是思想性不高,诗人往往随意地宣泄,抒写自己一时一地的小小感悟,或者就是对某个严肃的主题调侃戏说一番;再或者就是所谓的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二是诗人大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缺乏对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就像先天不足的孩子,或者是没有根基的浮萍和墙头芦苇,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蕴。那些先锋派诗人们不屑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艺术,梦想建立现代诗歌的空中楼阁。这,可能就是现代诗在艺术上和审美上最大的缺陷吧!针对这一点,无怪鲁迅曾说:好诗在唐朝就做完了!诗人毛泽东也说过:“给我200块银元,我也不看新诗!”
  且看有人为现代诗所作的一首挽歌: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文一虫)
……
  当所有分行排列的文字
  都被标榜为诗
  当所有会写字的人
  都自称为诗人
  当诗歌的圣殿——
   堆满垃圾且污水横流
  还有——
  蚊蝇嗡嗡唱着赞歌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当寂寥雨巷中走出的丁香女孩
   许多年后一跃变成了——
   我的野蛮女友
   搔首弄姿般地走进诗行
   当再别康桥时
   不需要深情地作别西天的云彩
   只需要——
   大声地随意地骂一两句粗话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
可见,曾经被视为“最美丽的语言”的诗歌,如果不走出语言垃圾化和内容诡异化的陷阱,恐怕是“前途无亮”的。
目前,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专家认为,目前的新诗从文体考察,还处在幼稚的草创阶段 ,诗体重建主要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
新诗文体建设的核心是新诗的音乐性问题。音乐性是新诗最薄弱的一环,诗没有声律便失去了诗的原素。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是新诗文体建设中的四大误区:(1) 新诗拒绝音乐性; (2) 认为韵律就是刑具;(3)新诗贬低比兴;(4) 与民族诗歌传统的绝缘。
2004年9月19日至23日,由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华文诗学名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围绕“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中国新诗的再次复兴”和“华文诗歌在全世界的整合与繁荣问题”两大主题,开展了对话与研讨,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新诗二次革命”是该论坛的中心话题。
吕进等专家认为,中国现代诗学需要科学地总结经验,应当向伪诗和伪诗学宣战,向商业化和“窝里捧”的诗评宣战。他认为,中国新诗正面临着三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实现“诗体大解放”后的诗体重建,和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这三大前沿问题就是二次革命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新诗的兴衰。
当前诗歌精神重建的中心,是对于诗歌和社会、时代关系的把握。诗以情感性为第一原则。诗与政治是一种对话关系,诗逃避不了社会和时代,但诗歌又常常超越现时政治。诗通过对生命的体验发挥对政治的作用又影响于政治,以它的独特审美通过对社会心理的精神性影响来对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身份,从而成为社会与时代的精神财富。
关于诗体重建,吕进等认为,当前,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
新诗二次革命这一口号的实际内容有四:1、更新诗歌精神世界:传承对真善美人性抒发的新诗传统,改变图解政治思想的庸俗化和“诗言欲”的堕落化倾向;2、调整情与理的关系:诗的本原在于抒情;3、规范诗体形式:恢复对汉字、汉诗的敬畏之心,继承旧诗的语言体系之所长,重构自己的语言体系;继承旧诗的节奏方式,确立自己的节奏体系,使诗歌易于吟诵和歌唱。4、诗歌要易懂,尊重读者的审美需要。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0-29
三、散文诗(综述)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中的散文,散文中的诗,概括地说,就是精炼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富含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真正的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才有的。第一位使用“散文诗”这个称谓的诗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的波特莱尔。早期散文诗在国外形成了两个流派:法国流派和德国流派。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也撰写过多部世界闻名的优秀散文诗集。
  中国的现代散文诗,作为一种完整的文体形式是从异域移植过来的。从发表的作品看,当始于1918年,基本上与新文学运动同步。在我国较著名的散文诗作者有鲁迅、郭沫若、徐志摩、周作人、何其芳、李广田、王统照等名家,鲁迅的《野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最早散文诗集之一,被认为是鲁迅创作中一部最美的作品。写作于1924年至1926年期间。
  五四时期,我国出现了尝试期散文诗,被称为“早春的萌芽”;五四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现代散文诗的初次繁荣”时期;此后又经历了曲折发展”、“为民主自由而呐喊”时期。现在,已进入了散文诗文体走向独立与成熟的阶段。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逐渐清晰地发现一些散文诗的特征:
  它兼有散文与诗歌两种体裁的属性,最本质上还是一种诗歌的形式。它借用于散文的外观和部分写作手段与诗歌的语言、灵魂结合为一体,为主题表达服务;与通常意义上的散文相比,篇幅更为短小,又不象诗歌那样固定分行,无形无象的思维情感通过作者心灵的孕育外化为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及情节关联,从而呈现出更为接近精神自由的表达境界。
  在内容上,散文创作都更侧重于纪实性,受限于真人真事的抒写,而散文诗的内容则既可为叙事抒情,批判现实的,也可以是纯粹浪漫幻想的。散文诗篇幅容量可以较大,但不宜过长,也可以短小到类似泰戈尔那样富于哲理性的片语遐思。
在形式上,散文诗比散文包含有更多的跳跃想象,隐喻和象征;可以象诗歌那样分行,也可以完全不分行。同时无论怎样变化,行文须具有一定诗歌语言的素质特性。例如有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否则将归属于抒情散文,而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散文诗了。
  在结构上,散文诗文体经历了从线性结构到辐散结构的演变过程。早期散文诗更注重作品物理时空的建构,从而使线性结构成为散文诗主要的结构模式,如通常使用叙事的线索来展开;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散文诗的内视特征不断得到重视与强化,由于建构心理时空的需要,辐散结构成为散文诗文体结构的核心,如通过内心活动可使诗文内容在不同的时空之间跳跃。辐散结构已成为现代散文诗的诗质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风格上,可以说散文诗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可能。篇幅虽小,但却包罗万象。
  文学领域中散文诗的出现是对语言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一次突破和探索。外表看上去象是散文的抒写,有情节的片段,而本质上则是一种更为纯粹自由的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虽然自成片段,但却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犹如诗歌作品那样成为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获得了独立的艺术生命形态。有关评论者认为,今后,有情节,重感情、含哲理的写作应是散文诗的发展方向。
  因此,散文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打破了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原有的定势与结构,开拓了尽广大,至精微的创作和表现空间;发展出了更为灵活自由的创作手段与新颖唯美的语言形式,为人类的艺术生活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包括 卓羽心、蒋登科、王剑冰 等人的文章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0-29
《野草》 鲁迅散文诗赏析

题辞〔1〕 鲁迅 作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2〕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3〕,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4〕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5〕。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二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一三八期,曾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抽去,一九四一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本篇作于广州,当时正值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后不久,它反映了作者在险恶环境下的悲愤心情和革命信念。
  本书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诗,都作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2〕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作者在广州作的《怎么写》一文中,曾描绘过他的这种心情:“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这也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3〕大欢喜为佛家语,指达到目的而感到极度满足的一种境界。
  〔4〕陈死人指死去很久的人。见《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塞。……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5〕地面比喻黑暗的旧社会。作者曾说,《野草》中的作品“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燥,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以绍兴人那一碗黄酒垫底的生命底气,以来自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那一派野力,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这种绝望的坚持尤其艰忍。殷海光先生曾说,鲁迅既感觉到了生命的虚无,又要在为虚无的压迫下致力于求索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新生之路。这是一个极大的悖论。更痛苦的是鲁迅在求索民族新生之路上又是这样四处碰壁。这样的鲁迅我们可以把他描写成一位举着盾牌的战士,盾牌的后方是生命的虚无,盾牌的前方是出路的虚无。战士要博击的是双向的虚无。这种战斗就尤其惨烈。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够味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才配称中国在二十世纪的精神高峰。
  鲁迅毫不讳言现实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却又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得救。他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诞与生命的幽黯,一面依然抱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激情,这是他高出许多存在主义者的地方。他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野草》的低沉阴郁、桀骜不驯,体现出彷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者孤愤苍凉的心情,是作者真实的灵魂袒露;是追寻生命意义却感到死亡的悲怆时的焦虑;是独自与黑暗搏斗的直面真相的勇气,是在无路之处走出路来的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哲理性,即思与诗的结合,是《野草》的一大特点。它通过大量的象征,画面切割,即时场景的设置去表现,也有直接诉诸于一种箴言式的话语的。而象征,又往往经由梦境的创造进行。《野草》二十三篇中有九篇写到梦境,好梦如《好的故事》,恶梦如《墓碣文》,作者一面沉浸其中,一面又极力摆脱。我们都生活在弗洛伊德说的露出海面的冰山之上,作者则经常潜入海底,明显地比我们多出一个世界,多出另一层冲突。读者可以在梦幻中思考它精确而又众多的歧义,摸索它同现实的对应性联系,探测作者的灵魂的深度。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悲剧性情绪,它源自生命深处,许多奇幻的想象,其实都是由此派生而来,因此,最富含热情的语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气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死火》中描写死火:“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纤结如珊瑚网,”《野草》的语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无数张开而又纠结在一起的红艳的珊瑚枝。
  作为一部灵魂之书,《野草》开辟的境界,在中国的精神史和文学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散文诗《野草》被许多评论者认为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颠峰之作。
   参考 林贤治 等人的文章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0-29
泰戈尔散文诗赏析
  泰戈尔散文诗可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英语散文诗的8部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月集》、《采果集》、《飞鸟集》、《情人的礼物》、《渡》、《游思集》等。第二部分是孟加拉语散文诗集《随想集》、《再次集》、《最后的星期集》、《叶盘集》和《黑牛集》等5部。影响中国诗歌或中国读者的主要是这些散文诗,泰戈尔也是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作为一个作家,泰戈尔同时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8部戏剧,以及各种论文。这些作品数量惊人,形式丰富多彩,不仅对印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学,成为人类文化艺术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吉檀迦利(节选)  冰心译
1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2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着骄傲而炸裂,我仰望着你的脸,眼泪涌上我的眶里。
  我生命中一切的凝涩与矛盾融化成一片甜柔的谐音——
  我的赞颂像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
  我知道你欢喜我的歌唱。我知道只因为我是个歌者,才能走到你的面前。
  我用我的歌曲的远伸的翅梢,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想望触到的。
  在歌唱中的陶醉,我忘了自己,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
  5 请容我懈怠一会儿,来坐在你的身旁。我手边的工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
  不在你的面前,我的心就不知道什么是安逸和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的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
  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
  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生命的献歌。
  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13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他进来。
  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
  14 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地交织在我的生命里。
  你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领受你自动的简单伟大的赐予——这天空和光明,这躯体和生命与心灵——把我从极欲的危险中拯救了出来。
  有时候我懈怠地捱延,有时候我急忙警觉寻找我的路向;
  但是你却忍心地躲藏起来。
  你不断地拒绝我,从软弱动摇的欲望的危险中拯救了我,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得你完全的接纳。
  16 我接到这世界节日的请柬,我的生命受了祝福。我的眼睛看见了美丽的景象,我的耳朵也听见了醉人的音乐。
  在这宴会中,我的任务是奏乐,我也尽力演奏了。
  现在,我问,那时间终于来到了吗,我可以进去瞻仰你的容颜,并献上我静默的敬礼吗?
  29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严,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罅隙,我煞费了苦心,我也看不见了真我。
  32 尘世上那些爱我的人,用尽方法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那样,你的爱比他们的伟大得多,你让我自由。
  他们从不敢离开我,恐怕我把他们忘掉。但是你,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还没有露面。
  若是我不在祈祷中呼唤你,若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你爱我的爱情仍在等待着我的爱。
37 我以为我的精力已竭,旅程已终——前路已绝,储粮已尽,退隐在静默鸿蒙中的时间已经到来。
  但是我发现你的意志在我身上不知有终点。旧的言语刚在舌尖上死去,新的音乐又从心上迸来;旧辙方迷,新的田野又在面前奇妙地展开。
  47 夜已将尽,等他又落了空。我怕在清晨我正在倦睡的时候,他忽然来到我的门前。
  呵,朋友们,给他开着门罢——
  不要拦阻他。
  若是他的脚步声没有把我惊醒,请不要叫醒我。我不愿意小鸟嘈杂的合唱,和庆祝晨光的狂欢的风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即使我的主突然来到我的门前,也让我无扰地睡着。呵,我的睡眠,宝贵的睡眠,只等着他的摩触来消散。呵,我的合着的眼,只在他微笑的光中才开睫,当他像从洞黑的睡眠里浮现的梦一般地站立在我面前。
  让他作为最初的光明和形象,来呈现在我的眼前。让他的眼光成为我觉醒的灵魂最初的欢跃。
  让我自我的返回成为向他立地的皈依。
  86 当死神来叩你门的时候,你将以什么贡献他呢?
  呵,我要在我客人面前,摆上我的满斟的生命之杯——
  我决不让它空手回去。
  我一切的秋日和夏夜的丰美的收获,我匆促的生命中的一切获得和收藏,在我临终,死神来叩我的门的时候,我都要摆在他的面前。
  103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让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世界。
  像七月的湿云,带着未落的雨点沉沉下垂,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全副心灵在你的门前俯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0-29
第二部分 诗词格律探讨
我找的不是很全,几选了几个比较重要的.
一、押韵
(一)韵脚及押韵概述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用在韵脚处(即为诗句的末一字)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什么是韵?借助于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广义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一首诗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它的韵母是ao,跟其他三字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绝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生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成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比较合理。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听起来那就好像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可以不一定完全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人们在写古典诗词用韵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普通话用韵,即相同韵母的字即认为是同韵的。这样可押的韵字范围很宽,写作方便,初学者容易掌握。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严格的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书里的规定,这个做法符合传统,但写作难度比较高,因为在《平水韵》中,相同韵母的字也被分为不同的韵部,因此也不能通押。如“江”和“阳”属不同韵部,“东”和“冬”也属不同韵部,不能通押,这在现在看来是有不合理之处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正式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获得权威学者和刊物的承认,只有按照古韵书的规定去做。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查阅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平水韵》中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时,用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唱和时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9、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0、排韵:既从第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10-29
(二)近体诗的用韵规则。
唐代产生的近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诗。律诗又分为七律(共八句,每句七字)和五律(共八句,每句五字);绝诗也分为七绝(共四句,每句七字)和五绝(共四句,每句五字)。经过历代伟大诗词家的实践和变革,至唐代,近体诗的格律已达规范化,形式已经成熟,其艺术成就也达到高峰,成为传统诗词的典范,所以唐朝的近体诗仍是今人学习格律诗的经典,其对格律的要求也是目前格律诗的写作规则。
1、韵部
宋代以后,凡做诗的,都依照唐人的韵部,因此有必要简单介绍唐代的诗韵。隋陆法言著《切韵》,盛行於世。这部书一共分为206韵。206韵分得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於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代,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作"诗韵"。唐代虽然并未产生“平水韵”,但是唐人既然依照"同用"的规则,那么《平水韵》正可以用来说明唐人的用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部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部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这些念起来音相同或相似的韵部被称为“邻韵”。现在,在有些使用普通话音韵来写格律诗的人中这些“邻韵”是互相通押的。
同时也存在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每一韵有哪些常用字,可查阅《诗韵》或《诗韵常用字表》。
2、押韵的位置
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共8句)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共4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或绝句,首句可以用韵,也可以不用韵。
律诗首句入韵的如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雲迴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绝句首句入韵的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如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绝句首句不入韵的如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用韵规则:
(1)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
(2)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字数多的宽韵,如东韵、支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固然不能与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如微韵、文韵、删韵、蒸韵、侵韵等,也不能与邻韵通押。不过如果首句入韵时,诗人却往往借用邻韵字来作为首句的韵脚;这种做法中晚唐渐多,到了宋代,甚至成为风气。苏轼《题西林壁》首句末字借冬韵的"峰"字,和东韵的"同""中"二字相押,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近体诗押韵也很宽,也有合韵的情况,因为这只限於第一句,而第一句实际上可以说是多余的韵脚,入韵与否是自由的。
(3)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和入声韵,不同声调一般是不通押的,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通押。白居易的《长恨歌》除"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是上去相押外,其他则是平上去入分别相押。
(4)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韵可以通押。例如李白的《侠客行》是庚青二韵通押,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是质物月曷黠屑六韵通押。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是语韵和“鹿下加吴”韵通押。"女"是语韵,"土"和"户"是“鹿下加吴”韵。此外还有送宋通押、陌锡通押,御遇通押等例子。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10-29
二、近体诗的平仄
 (一)平仄概述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简单地说,音调的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汉语所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声调的本质是一个字发音时音高的变化特征,持续高音为阴平,由低到高为阳平,先降后升为上声,由高到低为去声,这就是普通话的四声。但是声调口口相传,因而变化很大,又有地域差别,更难统一,不象文字有固定的流传形式而比较稳定。
  必须注意,格律诗写作时所使用的四声与普通话并不一致,传统格律诗遵循的是古声调,所以其四声为传统所说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其中的“平”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二调,而“上”(音“晌”)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第三声(先降后升),“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第四声,而入声是一种短促的爆破音,它是目前诗词写作中的一个难点。现在的普通话已经删除入声,将原入声字分别划归阴阳上去四声。我国北方的地方语言中是不存在入声的。不过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南方的地方(如江浙、广东一带)方言中保留有入声,象古音一样。如有唐七绝第一之称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句,“笛”古为入声,属仄声,入律;今普通话笛则为阳平,属平声,则读来出律。这样,在写作时,南方人可以根据方言轻易地辨别出入声,而北方人则是一筹莫展了。反之,不会普通话的南方人,亦不能准确地辨别上、去、入声。也就是说,目前只有既懂普通话,又懂南方方言的人,才能够不用查律书而准确适用平上去入四声。
  在古四声中,只有“平”属于平声,其它的“上”、“去”、“入”皆属于仄声。这是目前按传统规范进行格律诗写作中所使用的平仄标准。
  写作者为严谨起见,要判明用字的平仄可查阅《诗韵》等韵书。
  格律诗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以七律为例,前后共有四联,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要求严格对仗。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一句中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一般仅对偶数位字作严格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不是绝对的,具体后述)。其次是联内对,联间粘,即同联当中的前后句平仄相对,上联后句与下联前句其前四字平仄相同。词的词牌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为复杂,但平仄相间仍是重要的原则。
  律诗、绝句的各种固定形式,分别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读起来节奏鲜明,且更符合记忆的要求,这种分句法最容易记住;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又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相协调一致;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联间平仄相粘则能起到整诗语气贯通的作用,类似于汉语修辞手法中的顶针。各种特征自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用协和音程可以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用不协和音程同样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平仄相间是美的,但也可以用连续的仄声表达激烈急促的语气,或让语意一气呵成;用连续的平声表达轻灵活泼或平和的意境。被誉为唐七律巅峰之作的崔灏的《黄鹤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对仗尤其是平仄上看简直出格,前句一连六字使用仄声,但因整诗意气相贯,描写生动,情景相融而成千古名句。 这种情况一般见于对平仄无严格要求的古诗中。
  那么在现代的格律诗创作中,究竟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呢,还是以古音为标准呢?这仍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目前的资深学者和权威刊物仍然是使用传统的平仄标准,即平上去入古四声仍然是目前公认的规范标准。笔者认为,诗人既要尊重传统,又要重视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不宜一刀切,两种写法可以并存,争奇斗艳,等到普通话进一步普及,时机成熟,水到渠成,也许使用普通话声调会成为现代的平仄新标准。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10-29
二)平仄具体用法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述是五言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其中两两组合,形成二联。这些句型的位置变换,排列改变,则可变化出不同格律的五言诗来。如果第一联使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写法,则第二联必须改换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写法;反之,第一联也可使用“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写法,这样第二联则必须改换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此可避免相邻二联的句型雷同,使全诗生动而不致呆板。总之,可有四种写法的五言绝句。
  同理,七言格律诗则是在五言诗的每句前加二字。如原五言诗句是仄起的,则在前面加两平声字;如原五言诗句是平起的,则在其前加二仄声字。即存在以下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述同样两两组合,形成两联,经过排列组合的变化,形成四种七言绝句的写法。
  根据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七言诗句的第一、三、五字(在五言诗仅为第一、三字)有时允许变通,既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叫做可平可仄。而在双数位置的字,平仄不可变通(特殊情况,如“拗救”除外,后述)。
 下面用这些符号来代替文字书写:○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可平可仄的字,△表示平声韵脚,▲表示仄声字尾。
  1、五言绝句
  第一种格式:五言平起入韵式绝句(即首句入韵)
   ○○●●△,◎●●○△。
   ◎●○○▲,○○●●△。
  第二种格式:五言平起不入韵式绝句(即首句不入韵)
在五言平起入韵式绝句的格式基础上只修改其首句为“◎○○●▲”就可以了,其余三句格式不变。
  第三种格式:五言仄起入韵式绝句
  ◎●●○△,○○●●△。
    ◎○○●▲,◎●●○△。
  第四种格式:五言仄起不入韵式绝句
 在五言仄起入韵式绝句格式基础上只要把首句修改成“●●○○▲”就可以了,其余三句平仄格式不变。
  2、七言绝句
  第一种格式:七言平起入韵式绝句
     ◎○◎●●○△,◎●○○●●△。
     ◎●◎○○●▲,◎○◎●●○△。
  第二种格式:七言平起不入韵式绝句
  在七言平起入韵式绝句格式基础上修改首句为“◎○◎●○○▲”就可以了,其余三句格式不变。
  第三种格式:七言仄起入韵式绝句
    ◎●○○●●△,◎○◎●●○△。
    ◎○◎●○○▲,◎●○○●●△。
  第四种格式:七言仄起不入韵式绝句
  在七言仄起入韵式绝句格式基础上修改首句为“◎●◎○○●▲”就可以了,其余三句格式不变。
  以上是格律体绝句诗的韵律安排格式,变体绝句的韵律格式不在此限之内。
  3、五言律诗
  下面我再列出律诗的韵律格式——只不过是比绝句多了四句而已,根据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的规律依次类推,平仄安排的原则不变。
  第一种格式:五言平起入韵式律诗
    ○○●●△,◎●●○△。
    ◎●○○▲,○○●●△。
    ◎○○●▲,◎●●○△。
    ◎●○○▲,○○●●△。
 第二种格式:五言平起不入韵式律诗
  在五言平起入韵式律诗格式基础上把首句修改成“◎○○●▲”就可以了,其余的七句格式不变。
  第三种格式:五言仄起入韵式律诗
   ◎●●○△,○○●●△。
    ◎○○●▲,◎●●○△。
    ◎●○○▲,○○●●△。
    ◎○○●▲,◎●●○△。
  第四种格式:五言仄起不入韵式律诗
  在五言仄起入韵式律诗格式的基础上修改其首句为“◎●○○▲”就可以了,其余七句格式不变。
  4、七言律诗
  第一种格式:七言平起入韵式律诗
     ◎○◎●●○△,◎●○○●●△。
     ◎●◎○○●▲,◎○◎●●○△。
     ◎○◎●○○▲,◎●○○●●△。
     ◎●◎○○●▲,◎○◎●●○△。
  第二种格式:七言平起不入韵式律诗
  在七言平起入韵式律诗格式的基础上修改其首句为“◎○◎●○○▲”就可以了,其余七句格式不变。
  第三种格式:七言仄起入韵式律诗
     ◎●○○●●△,◎○◎●●○△。
     ◎○◎●○○▲,◎●○○●●△。
    ◎●◎○○●▲,◎○◎●●○△。
     ◎○◎●○○▲,◎●○○●●△。
  第四种格式:七言仄起不入韵式律诗
  在七言仄起入韵式律诗格式的基础上修改其首句为“◎●◎○○●▲”就可以了,其余七句格式不变。
  (三)精品格律诗欣赏(以下按实际平仄进行标注)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其格律是属于七言仄起入韵式绝句:
      ●●○○○●△,●○●●●○△。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其格律是属于五言仄起不入韵式律诗:
     ●●○○▲,○○●●△。
     ○○○●▲,○●●○△。
     ●●○○▲,○○●●△。
     ●○○●▲,●●●○△。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10-29
四)平仄避忌与变格拗救
  1、平仄避忌
  (1)【失对与失粘】
  近体诗的平仄粘对基本上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原则,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不属对句的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诗中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该诗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赠诗时的一时疏忽所致。
  (2)【孤平】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这从我们在上次所例举的诗词平仄的多种格式中就可以看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 就成了:仄平仄仄平
  这样,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只有“悬”字为平声),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用拗救,。
  要注意的是,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3)三平调和三仄调
  还有一种情况,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就成了: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依此类推,五言的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三字不能用仄声,否则尾部就出现了三个仄声;同理,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中的第五字也不能用仄声,以避免三仄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三平调和三仄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发帖
3839
缘宝
554
威望
943
聚缘值
3
聚缘金币
3
最期待游戏
剑三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11-13
专业!
级别: 预备会员
发帖
300
缘宝
454
威望
103
聚缘值
3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11-13
看过只想大汗
级别: 版主
发帖
1709
缘宝
587
威望
501
聚缘值
1
聚缘金币
0
最期待游戏
正在玩的游戏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11-15
忽忽...

我至今还没写出一首象样的..



请勿回望,请勿善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


      Powered by 聚缘联盟公会 苏ICP备11088966号-1 Code © 2006-09 游戏公会